海關數據表明中國多晶硅仍需大量進口
近期,中國海關披露了11月中國多晶硅進口的部分數據,統計結果表明2010年11月中國進口多晶硅數量為6153噸,前11個月累計進口量為41898噸。11月的進口量達到歷史新紀錄,同比增長159.8%,環比增長45%。 從韓國進口的多晶硅為1645.6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進口渠道。其次為美國2570噸,德國883.2噸、日本478.5噸、臺灣地區236.8噸、挪威157.8噸以及意大利135噸等。由于韓國OCI等企業大幅擴張多晶硅產能,并且運費較歐美大幅降低,所以獲得了更多中國企業的青睞,從而韓國的供應量一舉超過美國。 進入2010年以來,中國的多晶硅進口單月量平均超過3000噸,價格穩定在50到60美元。今年中國多晶硅進口量大增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推動:產能擴產導致需求增大,中國本土多晶硅產能尚未完全釋放,國外多晶硅質量及成本優勢比較明顯。 進入下半年以來,中國光伏企業普遍加速了擴張計劃,有數據表明2010年中國晶硅電池產能可超過7GW,而2009年的產能僅約為4GW,因此多晶硅的需求增長明顯。并且明年的市場訂單依舊旺盛,不少企業會提前儲備足夠的多晶硅原料。 中國本土多晶硅經歷了2009年的瘋狂擴張后,雖然放緩了速度,但是真正能投入量產并達產的并不多。以賽維LDK為例,按照之前的計劃,其1.5萬噸多晶硅項目今年陸續達產,但是目前情況是未能實現此前的計劃。此外還有很多項目正在建設中,估計未來兩年內會陸續釋放產能。與此相比,幾家海外多晶硅巨頭的擴產行動也很迅速,并且其單位生產成本普遍控制在30美元左右。并且純度更高的多晶硅生產出來的電池效率也會提升,因此,上述種種原因導致很多企業,特別是在中國建立工廠的海外企業,更偏向于進口多晶硅。相關數據表明,在1-8月期間,中國的外商企業進口多晶硅數量為2.2萬噸,占總進口量的81.1%。 而進口多晶硅的消耗地區排名分別為江蘇、河北以及浙江,比例分別為30%,17%和16%,這三個省份進口量超過總量的60%,由此可見中國光伏企業主要集中在這三個地域。 另外,進入冬季后,傳統煤電電價成本上漲以及用電需求增加,導致不少地方對工業用電進行限制,所以未來幾個月中國的多晶硅進口仍將持續增長。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