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新環保標準將出臺 催生稀土業大整合
環保這一利劍已經指向了備受關注的稀土行業。《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繼4月20日《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在環保部通過審議后,目前環保部和質檢總局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正式頒布前的各項工作,預計近期便會出臺。
業內人士稱,如果這個新標準出臺并得到嚴格執行,將加速企業兼并重組步伐,緩解目前稀土行業產能過剩、混亂無序的局面,之前的“賤賣”的局面有望徹底發生改變。
眾所周知,隨著全球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行業的發展,稀土需求呈幾何級增長。稀土在過去十年間的需求已經從每年4萬噸提高到12萬噸,但我國稀土出口價 格不升反跌,當前出口平均價格僅為 1990年的六成左右。這種低價出口的局勢根本上是我國稀土行業長期形成的亂采濫挖、新建稀土項目過多過快、出口管理不完善等因素所導致。面對我國稀土資 源所面臨的惡劣環境,加強稀土資源的戰略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土部、工信部、環保部等部門都開始重拳出擊,對稀土行業進行整頓,除了上述《標準》外,工信部起草的《稀土行業準入條件》目前正在征集 修改意見,與此同時,工信部起草的《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也即將頒布。此外,國土部也于近日啟動省級稀土等礦產勘查規劃編制工作。
據上述權威人士稱,《標準》重點針對稀土冶煉分離企業,也包括礦山企業在內。其中將涵蓋包括水、氣、廢渣、環保節能等各項指標,有些標準甚至比國外還要嚴格。
“這個《標準》之前已經反復討論過很多次了,我們也代表企業遞交了一些意見。”華中地區一家大型稀土公司高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他坦言,《標 準》內容確實比較苛刻,比方說對氨氮標準和吸氧量的要求,按照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國內很多稀土冶煉分離企業都無法達到這一標準。
上述高層告訴記者,我國稀土企業已經達 1000多家,分布在10多個省市,其中內蒙古就達460家,但年處理能力在2000噸至5000噸的只有10家,其中年處理能力大于5000噸的只有3 家。這些企業普遍規模小,競爭力差。如果這個標準出臺并嚴格執行,估計稀土行業生產能力將會大幅 減少,粗略估算1/3企業將因不合格而被迫“出局”。
數據顯示,國內現有稀土冶煉分離產能已經超出市場需求近兩倍。毫無疑問,《標準》出臺意味著之前的稀土行業格局將發生很大改變。“比起國家收儲計劃和聯合定 價等傳言,用環保設限應該是改變稀土行業亂象非常好的手段,一方面避免了行政手段對行業干預帶來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規避國外用違反WTO規則和 貿易保護等理由來給國內施壓。”上述高層說。
“強烈的政策導向無疑有利于促稀土行業整合提速。”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他表示,如果可以嚴格執行《標準》,勢必會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能,因為高昂的環保成本將使相當一部分小礦山和冶煉企業出局,緩解目前稀土行業產能過剩、混亂無序的局面;另一方面,隨著環保門檻的設 立,也將更有利于稀土行業優勝劣汰,加速企業兼并重組步伐。 張安文同時指出,隨著產能減少,以及環境治理、生態恢復等各項投入帶來的成本增加,稀土價格也將提高到合理水平,之前的“賤賣”的局面有望徹底發生改變。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