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合金球是以高硬度難熔金屬碳化鎢粉末為基體,以鈷(Co)、鎳(Ni)或鉬(Mo)為粘結劑,通過真空爐或氫氣還原爐燒結製成的粉末冶金製品。其硬度特性及關鍵影響因素如下:
一、硬度範圍與性能優勢
1. 核心硬度指標
硬質合金球硬度普遍在 HRA 86-93 之間,部分高性能產品(如YG6x、YT15等)硬度可達 ≥90.5 HRA。這一數值遠超普通鋼球(洛氏硬度約HRC 60,相當於HRA 80左右),是鋼球硬度的1.2-1.5倍。
2. 性能優勢
耐磨性:耐磨性能為傳統鋼珠的數十至上百倍,適用于高摩擦場景。
耐高溫性:500℃以下硬度基本不變,1000-1100℃時硬度仍維持HRA 73-76(相當於HB 430-477),遠優於鋼球在高溫下的軟化特性。
抗腐蝕性:在酸、堿等腐蝕性環境中性能穩定,而鋼球易受腐蝕導致硬度下降。
二、硬度關鍵影響因素
1. 成分比例
碳化鎢(WC)含量:WC是硬度主要來源,其含量越高,硬度越高。但過高會導致脆性增加,需通過粘結劑平衡。
粘結劑(Co/Ni/Mo)含量:鈷(Co)是最常用粘結劑,其含量增加會降低硬度但提升韌性。例如:
YG6(含6% Co)硬度約HRA 91.5,適用于高硬度需求場景;
YG8(含8% Co)硬度約HRA 90,韌性更優,適用于衝擊載荷場景。
碳化鎢晶粒尺寸
晶粒細化可顯著提升硬度。例如,納米級WC晶粒的硬質合金球硬度可比常規產品提高5-10 HRA。
晶粒粗化會降低硬度,但可能提升抗衝擊性能。
3. 生產工藝
燒結溫度與時間:欠燒(溫度不足或時間短)會導致孔隙率增加,硬度下降;過燒(溫度過高或時間長)可能引發晶粒異常長大,同樣降低硬度。
成型壓力:高壓成型(如冷等靜壓)可減少孔隙,提升密度與硬度。
後處理工藝:研磨和拋光可消除表面缺陷,間接提升實際使用中的硬度表現。
三、典型應用場景與硬度匹配
1. 高硬度需求場景
精密軸承與儀器:選用YG6x(HRA ≥92)或YT15(HRA 91-93),利用其高硬度與耐磨性保障長期精度。
硬度測量儀:作為標準測砧,需HRA ≥90的硬質合金球以確保測量準確性。
2. 高韌性需求場景
油田閥球密封:選用YG8(HRA 90)或YN12(HRA 89-91),平衡硬度與抗衝擊性能,適應高壓環境。
制動泵與沖擠孔:需承受暫態衝擊載荷,YG13(HRA 88-90)是常見選擇。
3. 極端環境場景
航太航空:在1000℃以上高溫環境中,需選用高溫硬度穩定的硬質合金球(如HRA 73-76的特種合金)。
鹽酸實驗室:抗腐蝕性要求高,鈷基粘結劑硬質合金球(如YG系列)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