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專利決定企業生死存亡?企業如何攻城略地
中國LED產業由于缺失核心專利技術不得不面臨嚴峻的專利糾紛問題。未來中國LED企業如何繞過專利壁壘、避開專利陷阱,贏得市場,需要產業界、法律界以及政府合力構建LED專利戰略,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預警機制,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這是LED企業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現在,LED產業巨頭很多屬于日本、美國公司。一般情況下,公司會首先將新技術在本國申請專利,所以日本、美國LED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遙遙領先。
回望我國,我國LED專利的申請量達到2.6萬多件,其中處于產業中游和下游的封裝與應用方面的專利接近50%。但是,這些專利絕大部分都不是原創,大部分都是在國際LED巨頭原創專利的基礎上,做一些修補,其專利含金量也大打折扣。
如果真正與國際LED巨頭打起專利官司,國內企業LED發明專利近70%都可能無效。根據國內LED企業年報或招股說明書數據得出,瑞豐光電、鴻利光電、雷曼光電、乾照光電、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六家企業的LED專利總數在707件,發明專利僅有77件。而擁有44項發明專利的德豪潤達,其發明專利來源主要是收購了韓國EPIVALLEY公司。
目前LED大部分技術專利都被日韓及歐美一些大廠所控制著,如Cree、飛利浦、歐司朗、日亞和豐田合成。國內LED企業由于在專利技術方面的了解甚少,所以經常被一些國際大廠所訴訟,他們的日子并不好過,在面對國內LED激烈競爭的情況下,還要面對國際上技術專利的糾紛。
如今,LED產業主要的核心力量分布在亞洲、美國及歐洲三個地區,而且這三個地區的LED產業各有特色,主要代表企業有,美國的Cree、Lumileds,日本的日亞、豐田合成,德國的Osram及荷蘭的飛利浦。
總體而言,上述幾家企業在LED上游占據著主導地位,控制著整個市場大走向。
由于LED照明的核心技術都在日亞和Cree等大廠的控制下,并且通過技術專利交叉授權,使整個市場都被他們掌握著,如豐田合成過去與CREE、Lumiled、日亞化、Osram等大廠都有過合作,去年又和臺灣晶電進行了LED技術的交叉授權,雙方包括子公司均可互相使用對方三五族半導體發光二極管LED的技術專利,其中包括藍光InGaN(氮化銦鎵)LED與四元AlGaInP(磷化鋁鎵銦)LED的技術。歐司朗與臺灣光寶科技進行了專利技術交叉授權,Osram授權光寶科技生產和銷售可表面貼裝的LED(SMT LED)和采用轉換技術的白光LED。Osram持有這些技術的專利權,其典型應用包括手機和汽車收音機顯示屏的背光。光寶科技則向Osram提供了一項特殊制造工藝的專利授權。
在我國LED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LED企業產生專利糾紛,但是目前一些中國LED企業對于是否侵權還全然不知,這里面最大的一個原因是這些LED企業還不了解LED專利游戲規則,缺乏相關的專利技術人才。如果中國LED企業腦子里沒有技術專利的概念,并且沒有針對這種弊端作出相應的措施的話,那么他們只能被國外廠商肆無忌憚地起訴了。
專利,會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嗎?
面對一個新興產業,專利戰幾乎無法避免。在進入產業之初,只有那些目光卓達的企業,他們會布局到這個產業中最核心和基礎的技術中去,投入大量的研發來布局專利使自己在以后較長的一段發展時間處于積極主動的位置。針對于LED產業鏈,中上游領域的技術才最為基礎所以具有較大價值。中國LED產業起步較晚,中上游技術專利幾乎被壟斷,如不能在基礎技術投入研發,找到新的技術路徑找到突破點,那么在國際專利戰爭中必定處于劣勢。
——資深知識產權律師胡亦臺
很多國際巨頭對待中國LED企業是一種“養豬”的心態,等到國內企業的生產上了規模,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舉起知識產權訴訟的“大棒”。隨著國內LED照明產業的迅猛發展,侵權訴訟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雖然目前看來,和解是大部分訴訟的最終結果,但是和解必須被訴方手里有牌,如果沒有幾樣拿得出手的專利,和解是非常困難的。
——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真研究所研究員梁秉文
對于中國新的企業來說,都是無法獨立解決的,不管一個企業的規模發展多大,有幾百個,甚至幾千個專利,這種風險是存在的,所以要規避風險,首先是不要輕易、盲目地進入國外市場,如果進入最好是有渠道能夠拿到一些授權,或者做一些“專利池”的工作,那樣會形成新的保護,才好進入國外市場。但對于某些企業來說,不管是上游下游,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壓力都是一樣的。
——亞威朗光電(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閆春輝
行業中專利訴訟事件頻起,這個問題談了很多年了,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對于技術,該研發研發,該花錢花錢。
——蘇州新納晶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懷兵
針對專利困境,將作哪些積極的應戰?
我們有一支來自全球行業領軍企業的專家技術團隊,擁有很強的自主研發創新能力,比如我們全力研發打造下一代大尺寸藍寶石生長技術和加工工藝。擁有核心技術優勢,才有出路。一方面,保證藍寶石晶體的尺寸和質量世界領先;另一方面,在制度和知識產權策略上完全與國際接軌,避免專利糾紛。
——貴州皓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季泳
晶電在大陸會派遣支援工程師,客戶在使用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與晶電大陸唯一官方銷售渠道晶元寶晨光電(深圳)有限公司進行聯系尋求協助,甚至臺灣原廠的工程師也可以到大陸協助。如果客戶需要前瞻性比較強、能夠面向未來的LED應用產品,晶電臺灣研發工程師會到中國大陸與客戶協同設計、開發,一起解決問題。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明勛博士
我們在歐洲,美洲和中國等地都已成功申請多項專利。隨著中國對高技術的渴求和對知識產權的保障日益完善,相信我們以及象我們這樣的高技術含量的企業能夠得到更好的法律保護。另外,我們也在積極著手和有誠意合作的大中型國內企業簽約合作備忘錄,共同保護技術優勢,并以此為基點共同謀求發展。相信這是一條實現塞倫光電,國內企業和中國的光電事業共同發展三贏的道路。
——英國塞倫光電有限公司張彤副總裁
LED行業屬于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就目前全球的技術來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已經完全達到了成熟、頂尖的技術水平。
從LED全球專利技術結構布局情況來看,專利申請40%集中在封裝,其次為應用(26%)和外延(17%),襯底和白光的專利最少。跨國公司雖然較早開始專利布局,更多的是掌握LED的基礎專利,而非核心專利,而且很多專利即將到期,這一點可以從國際上的LED專利訴訟都以和解或簽訂專利交叉授權告終得到驗證。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專利保護,已經在襯底、外延、芯片制備技術等領域申請了一系列發明專利,相信我們的持續創新研發能夠為公司參與全球LED產業分工的市場競爭贏得地位。
——武漢迪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志江
晶能光電是硅基LED產品研發制造的全球領先者,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小功率和大功率的硅基LED的量產,產品在照明應用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并且已經進行了專利保護,(晶能光電)目前已經申請了200多件專利,專利已經在中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國家和地區進行布局,覆蓋了硅基LED的外延、芯片、封裝方面等多方面技術。由于我們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出口方面是沒有任何問題。
——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章少華
首先,提升意識,加大投入。企業應該帶著知識產權的意識,從初期成長開始慢慢積累,在知識產權方面投入應有的花費。
其次,可以適當引進外部的知識產權,爭取購買一些技術專利,甚至由多家企業聯合出資以得到許可授權。再次,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和優勢,選取產業鏈的某個技術環節進行專利布局,爭取談判的籌碼。
最后,要重視商業秘密糾紛。目前,我國大陸很多LED企業的技術人員都是從我國臺灣地區挖過來的,相關團隊會不會導致技術侵權和糾紛,需要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知識產權處副處長游濤
曾有業內人士預測,在目前照明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歐洲國家的情況下,未來2~3年,很有可能將會出現國外巨頭集體控告本土中小照明企業專利侵權的事件發生。在政府出招引導的同時,企業本身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更要“抱團”應對。
如果僅僅有合理的思緒,卻沒有有效的應對方案,那樣將對LED企業的發期發展將產生重大的挫傷。如果LED企業對專利糾紛的起因、過程和結局有一個比較本質的了解的話,他們的未來才會見到光明。
……更多新聞資訊、價格與市場
相關詳情請訪問中鎢在線網站,有采購意向請電聯:
電話:0086 592 512 9595,0086 592 512 9696
傳真:0086 592 512 9797
郵箱:sales@chinatungsten.com, info@chinatungsten.com
www.chinatungsten.com 始創于1997年,中國最早專業生產和銷售鎢產品的電子商務指標性網站。
www.jinlongrihua.com.cn 自2000年起提供鎢鉬制品市場和信息的全球最大、最權威、最全面的專業性網站。
www.tungsten-molybdenum-sapphire.com/chinese/ 藍寶石長晶爐用鎢鉬制品-藍寶石長晶爐用鎢坩堝,鉬坩堝等鎢鉬制品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