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協同優勢 精工鋼構“切入”光伏建筑一體化
光伏業的“寒冬”對應用終端而言是極佳的切入點。作為鋼結構行業龍頭企業,精工鋼構正由鋼結構建造商向鋼結構建筑集成商轉型,光伏建筑一體化是該戰略的重要“抓手”。昨日,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保守估計,未來幾年,光伏建筑一體化將年均貢獻約15%的利潤。基于對目前資本市場的認識及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公司董事長方朝陽昨日購入112.8萬股,并計劃在未來1個月內,以合計不低于2000萬元增持公司股票。
據此前公告,精工鋼構擬公開增發不超過8250萬股,募集資金凈額不超過9.7億元,最大亮點是投資額4.31億元的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光伏建筑一體化,是指將太陽能電池與建筑材料復合在一起,實現在建筑物的表面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的光伏發電系統,是應用太陽能發電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德國,采用光伏建筑一體化方式的裝機容量占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的80%以上。
放眼國內,雖有部分建筑總承包企業、幕墻企業涉足光伏建筑一體化領域,但尚未出現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強勢企業,故外界對精工鋼構的大跨度轉型也存疑慮。
“實際上,我們對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的考察、籌備早在3年多前就開始了。”精工鋼構建筑事業部總經理徐國軍對記者說,2011年是公司光伏建筑一體化的落地之年。年初,精工鋼構以7000萬美元收購金屬屋面、墻面維護系統領軍企業亞洲建筑,后者擁有上海精銳84.64%股權。其后,公司又從中建信手中受讓上海精銳所持的剩余15.36%股權,實現了對上海精銳的全資控股。與此同時,公司積極引進在光伏領域有多年從業經驗的管理團隊和技術專家,組建專業的光伏設計、管理及施工團隊,形成可產業化應用的光伏建筑一體化整體技術方案,并已積極開拓市場。
“目前,上海精銳已獲得約6兆瓦的BIPV項目訂單,并有多個項目在跟蹤。”徐國軍透露,上海精銳正在申報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預計2012年初可獲批,屆時精工鋼構將成為國內首家囊括建筑和電力總承包資質的企業。
精工鋼構在光伏建筑一體化領域的高起點,倚賴的正是其在鋼結構領域的優勢和資源。根據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所做的建筑鋼結構產值排名,2006年至2010年,精工鋼構已連續五年位居行業榜首,累積了雄厚的核心技術優勢和中高端客戶資源。“光伏建筑一體化最適合應用于具有大面積屋頂的公共設施如會展中心、機場航站樓等,以及大型工業企業廠房,這恰好是精工鋼構的目標客戶群。”徐國軍表示,目前的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分屬建筑和光伏兩個項目招標,技術銜接、成本控制等無法做到最佳,且易導致責任認定問題,一旦兩者合二為一,技術、成本及責任分工等方面均可得到有效改善。
一言蔽之,精工鋼構在工業建筑、公共建筑、新型金屬圍護系統等領域的品牌優勢,及公司在設計研發方面的優勢和集成管理經驗,將使精工鋼構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形成難以模仿的競爭力。正是依托這種獨有的優勢,精工鋼構已與多家上游光伏企業及下游客戶達成戰略合作關系。
精工鋼構涉足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大背景,是光伏應用的濃厚政策氛圍和廣闊發展前景。根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15年國內光伏裝機總量達到15GW,2020年達50GW,未來5年建筑光伏年均市場規模逾100億元。另外,“金太陽工程”、光伏上網電價的統一以及自2012年起正式實施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組合拳”,將使光伏企業獲得持續穩定的資金補貼。2011年初以來光伏組件價格的大幅“跳水”,更使得終端應用的投資成本明顯降低。
從精工鋼構的利潤構成看,在傳統鋼構主業穩定提升的基礎上,光伏建筑一體化將成為公司未來的重要盈利點。據測算,精工鋼構光伏建筑項目的內部收益率為25.6%(稅后),投資回收期為5.17年,保守估計未來幾年年均將貢獻約15%的利潤額。
資料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精工鋼構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9億元,同比增長59.3%。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