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中國正積極爭取早日使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出現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1年11月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并于當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介紹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正積極采取措施,爭取早日使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出現。
關于中國二氧化碳的排放,國際社會一直在評論,說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現在是第一大國,現在增幅也很高,中國應該積極采取措施,這些評論都是對的,中國現在溫室氣體排放量確實很大,而且增幅也很快,這是事實,我們也正在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減緩溫室氣體增長的速度,爭取努力使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早一點出現。
從世界上已經完成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一些國家情況看,大體上都經歷了倒U字型的情況,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的供給,溫室氣體的排放在增加,完成了工業化之后隨著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從峰值開始逐步下降,大體上都會有這樣一種規律性的情況出現。中國現在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階段,所以隨著經濟的增長,溫室氣體的排放現在正處在上升階段。
從現在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和排放情況看,大體上都是在人均GDP四萬美金左右的時候出現排放的峰值,然后開始下降。按照議定書的要求,是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在2012年之前絕對量減少5.2%左右。按照IPCC的要求,到2020年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5-40%。
現在之所以出現氣候變化的問題,主要還是發達國家在他們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對這個問題沒有認識,無約束的排放造成的。所以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要發揮自己的后發優勢,我們不能夠再走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所犯過的錯誤,所以我們要在發展的同時,也就是在增加排放的同時有效地控制增速,我們不會到人均GDP四萬美金的時候再出現峰值,我想中國從“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都提出了節能、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匯等措施,目的就是來改變這種狀況。
我們在人均GDP四千美金左右的時候就采取積極的措施,應該說還是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這一點國際社會給予了我們充分的肯定和評價。但是中國能源還是以煤為主,大體上占70%—80%,所以我們也在積極地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比如發展核電,中國現在在建的核電規模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我們在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水電,水電的裝機容量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我們在發展風電,風電現在在建規模是世界第二。
我們在積極發展光伏發電或者是利用太陽能來解決能源問題,生物質能方面,利用沼氣等方面中國也走在世界前列。所以我們在積極努力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時間是長期的,但是我們的努力會繼續下去。
我們非化石能源的比重由“十五”的7%左右達到“十一五”的8.3%,到“十二五”要達到11.4%,到2020年要達到15%,我們努力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當中所占的比重。所以我們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是想在中國經濟增長的同時,希望早一點出現排放的峰值。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