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陸川鈦鐵礦非法開采猖獗調查
2011年11月21日 新華網
圖為清湖鎮平安村一處巨大礦坑,邊坡隨時有崩塌危險,遠處是作業礦點(11月9日攝)。 近日,有網友在國內某網站發帖稱:廣西陸川縣清湖鎮多年來非法亂占耕地、林地開采鈦鐵礦猖獗,導致當地2萬多畝林地被挖、1萬多畝基本農田被毀、一些學生溺水身亡。帖子附有多張圖片,畫面觸目驚心。 就帖子中反映的一系列問題,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近日前往陸川縣進行調查發現,雖然當地已組織力量進行了打擊取締,但群眾反映的非法采礦遺留問題依然突出,進一步整治難度較大。 【核心網事】網曝廣西陸川非法開采鈦鐵礦導致民生憂患 網民“清湖受損人”最近在網上陸續爆料稱:“陸川縣人多地少,理應極力保護水田,可在陸川縣清湖鎮卻發生大規模非法亂占耕地林地采礦,1萬多畝基本農田被毀、2萬多畝林地被挖。”“礦老板仗著錢多、打手多,未經國土資源、環保等有關部門審批,強占農民的水田,非法開采鈦鐵礦。”“采礦污染水源,泥漿堵塞河道,人造‘堰塞湖’,存在防洪隱患,危及群眾生產、生活、嚴重影響群眾生計。” “清湖受損人”還透露:“非法采礦點在農田挖湖蓄水,或攔壩蓄漿,采完礦后不回填,致使原來的良田變成不計其數的、深達數米到數十米、寬達十幾畝甚至幾十畝的陷阱——采礦湖。6年來,采礦湖致使不少學生溺水身亡。”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從網友曬出的照片上看到,部分露天采礦點附近水土流失嚴重,排放的大量尾礦泥漿流入農民水田,部分已結穗的水稻被泥漿沖倒;水渠被挖斷,一些缺水的農田雜草一片;遺留廢棄的部分采礦湖沒有回填、湖水深不可測。 對此,一些網友認為當地農民租地開礦存在短視行為,一些網友則認為政府在徹底治理非法采礦遺留問題上缺乏有力措施。網友“四野青黃”說:“當年山清水秀的陸川,慘不忍睹。”網友“上善若水潤蒼生”說:“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破壞了代代賴以生活生存的田園生態,是多少的得不償失!另外要堅決追究非法采礦破壞環境那些人的責任!” 【記者調查】部分采礦點泥沙俱下,毀壞農田河道,一些采礦湖不設防安全隱患大 陸川縣位于廣西、廣東交界地帶,其清湖鎮12個行政村中9個有較豐富的鈦鐵礦資源。“中國網事”記者近日在陸川縣清湖鎮采訪時看到,分散在各村屯的大量采礦點以簡單的水洗選礦方式,淘洗出價值不菲的鈦鐵礦砂,而部分礦點的確存在水土流失情況,導致河道淤塞、稻田被毀。 村民反映,清湖鎮塘欖村深受非法采礦危害。在塘欖村大塘窩一帶,民盧經善指著一大片黃泥說,當地原來是正常耕作的大約60畝水田,現在已經被上游偷排的泥漿全部掩埋,加上水渠被采礦破壞,根本無法耕種。記者看到表層黃泥漿至少1米多厚,很多地方人踩上去馬上會陷入其中,附近還有采礦廢棄的抽水管。 早年一些采礦點偷排洗礦泥漿,雨水沖刷使得大量泥漿溢入下游農田,使不少農田嚴重減產甚至絕收。“中國網事”記者在平安村平田隊塘欖小河沿岸看到多片被黃泥漿掩埋的水稻。村民說,原來五六米寬塘欖小河河道淤塞嚴重,現在已經變成小水溝。清湖河沿岸到處是黃泥淤積,河邊大片水田無法耕種已長滿雜草,部分河段河水甚至已經改道。 在平安村平田隊,記者看到一處正在施工的礦點已挖出一個高差約三四十米、面積幾十畝的巨大采礦湖,周圍沒有任何防護標志,大坑邊緣處裂縫觸目驚心。村民涂桂聰說,這里原是可耕種的水田旱地,“挖成這樣危險的大坑,想恢復是不可能了。” 2010年夏天塘欖河上游幾家礦山的洗礦黃泥漿直接排入下游,塘欖村村民盧業基投資幾十萬、租用幾十畝地種植的養牛飼料草被泥漿掩埋損失殆盡,而他與礦方的賠償糾紛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決。 據當地村民反映,由于采礦湖周圍基本不設防,幾乎每年都有小孩掉入采礦湖溺水身亡。記者采訪了解到,2008年農歷4月,塘欖村大塘排隊村民盧齊明的兩個小侄子上學途中在一處采礦湖雙雙溺水身亡;村民盧業偉的侄子幾年前也在采礦湖溺水身亡。 【回應與反饋】當地政府稱打擊非法采礦“困難不小” 陸川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以來,清湖鎮不法分子私自采礦逐年增多,他們往往以較低的租金直接與村民達成一致到處開挖采礦,至2005年初,清湖鎮非法開采礦點在最高峰時一度達到95個。陸川縣隨后進行了大規模整治,特別是2007年-2008年國土、環保、安監、公安等多部門聯合進行集中治理,對被毀壞耕地及河道進行了部分復墾和修復。2006年12月至今,公安部門已立案7起,刑拘7人、逮捕3人。現在村民反映比較集中的都是前些年非法開發遺留的問題。 針對村民的反映,陸川國土局副局長黎源稱,經過集中整治,到2008年底清湖鎮無證開采已基本被取締。但今年以來由于鈦鐵礦價格上漲,當地非法采礦又死灰復燃,政府已經在八九月份組織力量查處了3個非法采礦點。 針對群眾反映上萬畝農田被毀一事,丘紀生稱目前清湖鎮被采礦毀壞的耕地總計784畝耕地,已復墾748畝且經有關部門驗收全部符合復墾條件,余下36畝正在復墾中。”他還介紹,今年陸川縣已投入數千萬元資金啟動清湖河治理工程,重點是清淤和修筑河堤。針對群眾反映的“溺死學生”的情況,陸川縣安監、公安部門均稱沒有接到這方面的情況報告,丘紀生也表示“不清楚”,但他認為出事地點“一部分可能是魚塘”。 清湖鎮國土所所長賴德昌對記者表示,他所在的治礦隊每天都到各采礦點巡查,清湖鎮目前的采礦點均有合法手續,沒有偷采、越界開采等行為,但記者隨后卻在 永遨礦業有限公司一個礦點采訪發現,礦方能夠出示的4份許可證復印件中,采礦許可證和排放污染物許可證等2個證件早已過期;一張由陸川縣國土局在今年10 月31日出具的檢查記錄卡明確指出永遨礦業“存在越界開采行為。” 陸川縣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步整治困難不小: 一是取證困難。由于非法開采流動性大,取證不易。陸川縣公安局副局長邱樹華說:“非法開采人員有一定反偵察能力,一有情況便聞風而逃,執法人員到達現場后往往發現人去場空,設施也被撤走,取證困難,立案查處難度大。” 二是受利益驅使,非法采礦各種勢力相互勾結,盤根錯節,近年來執法人員在執法時遭侮辱、毆打、圍攻的案例不少。當地公安機關統計,2007年來因采礦及選礦死亡7人,2008年來發生斗毆案件3起。 三是前些年非法采礦占用和偷排毀壞的部分耕地復墾存在一定難度。不少非法采礦者早已人去樓空,按照“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難以確定責任人,雖然到2009年底公安機關已立案8起,抓獲6人,但仍有部分人員在逃。最終復墾工作只好由政府負擔,但總體進度偏慢。 陸川縣副縣長莫家耀向記者表示:陸川縣徹底整治非法采礦的決心堅定不移,并要在此基礎上繼續做好被毀耕地復墾和礦區綜合整治工作。他透露,陸川縣已著手研究礦產資源的科學綜合利用,爭取把各個礦點進一步整合開發,同時也在積極引進干選工藝,以減少對資源環境的破壞。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