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整治重污染向支柱產業“開刀”
在浙江臺州“血鉛事件”發生地路橋區峰江街道上陶村,生產鉛酸蓄電池的污染企業已人去樓空,違章搭建的拆解點也改造成了生態文化公園。 3月中旬以來,上陶村查出172人血鉛含量異常,其中包括53名兒童,罪魁禍首是當地一家蓄電池生產企業。 “血鉛事件”發生后,當地痛下決心,開展了環境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這場“環保風暴”不僅刮向了路橋區鉛酸蓄電池和電鍍行業,還席卷了露天焚燒、小冶煉、場外廢物拆解等多個污染行業。不少在地方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支柱產業,也在這場整治過程中,從傳統生產模式逐步走上了轉型升級路。 臺州廢舊金屬拆解加工業已有30多年歷史,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集散地和最大的電機拆解基地,有長三角“城市礦山”之稱。然而,廢舊金屬拆解業在為緩解區域資源瓶頸的同時,也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 記者了解到,臺州的路橋區、溫嶺市是該產業集中地。金屬垃圾分拆需占用大面積的土地,分拆過程中要用硫酸、鹽酸浸泡,去除金屬表面殘渣,而油污殘渣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有些直接進入土地表層,有些則彌散在空氣中,直接威脅群眾身體健康。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臺州市關停21家鉛酸蓄電池企業,取締非法熔煉作坊1500多家、非法電鍍工廠88家、非法拆解戶1100多戶;對127名頂風作案人員實施行政扣留,刑事拘留8名。整治提升后,淘汰了一批“低、小、散”企業,促進了重污染高能耗行業轉型升級,也為高新產業發展騰出了環境容量 對于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化工惡臭,當地完善了醫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椒江、黃巖、臨海化工區淘汰、調整和提升的項目及產業;控制仙居、天臺、三門等地的醫化行業發展。 日前,地處主城區的海正集團旗下的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椒江區政府簽約,承諾退出7個產品項目。據介紹,海正集團投資1.2億元,實施了15項環境治理項目。正是這些環保項目的實施,使企業的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10%。 臺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蔚榮表示,整治不是把企業或行業整垮,而是整大整強,倒逼企業自覺走向轉型升級之路。 目前,臺州各地重污染醫化行業整治提升強勢推進。椒江區全面推進醫化行業“退、轉、升”工作,力爭2012年主城區消滅化工惡臭;臨海水洋化工區6家企業全部簽訂關停協議,其中2家已關停到位,其余4家年內關停到位;黃巖江口輕化投資區、臨海川南化工區、天臺坡塘化工區、仙居城南現代化工區以及三門化工區整治提升或搬遷方案已制定實施,其中三門12家醫化企業中9家已搬遷到位。
鎢制品目錄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