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推再生金屬產業
日前,在第十一屆再生金屬國際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秘書長王吉位表示,近年來,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和實施有力地推動整體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按照目前發展態勢,預計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將達到1200萬噸,“十二五”期間,再生金屬將會按照每年增長100萬噸的速度發展。
王吉位表示,今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產量將持續增長、產業規模將不斷擴大,技術裝備升級的需求將大幅增加,而淘汰落后產業的力度將加大。預計全年我國再生金屬產品產量將達到800萬噸,比去年增長3%。
政策持續給力
今年9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建立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做出了部署。會議指出,我國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很不完善,不僅影響廢物利用,而且極易造成環境污染,建立完整、先進的回收、運輸、處理、利用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已刻不容緩。
由此可見,國家十分重視再生金屬產業的發展。王吉位表示,圍繞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科學發展,2011年,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范鼓勵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據悉,今年4月28日,環保部、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發布《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對進口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檢驗檢疫和海關通關等環節做出了詳細規定。5月18日,環保部下發《關于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采取嚴格措施整治違法企業,建立重金屬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8月17日,工信部正式發布《再生鉛行業準入條件(征集意見稿)》,行業準入條件將進一步提高準入門檻。
同時,《再生銅行業準入條件》和《再生鋁行業準入條件》已在制定中。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24日,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推進計劃》,明確提出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十二五”期間的主要目標。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些措施包括:加強行業準入管理;加大技術改造及創新投入;支持示范工程建設;推動廢舊有色金屬回收利用體系的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鼓勵行業兼并重組;加強信貸政策支持;加大對中小再生行業扶持力度;嚴格執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制度;完善產業發展政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產量不斷增長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近10年來,隨著國家對再生金屬的逐步關注,中國再生金屬產業發展取得了快速發展,僅2007年中國再生金屬總產量達到530萬噸,相當于1997年全國有色金屬總產量(523萬噸)。目前,廢舊金屬的回收、拆解、冶煉、加工企業有數千家,從業人員逾百萬人,已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行業。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統計,我國再生金屬總產量由2001年的173萬噸增至2008年的502萬噸,增長566%,年均增長率達到22%。記者看到,僅再生鋁2002年產量為88萬噸,但是到2010年達到400萬噸,其增長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同時,中國廢舊有色金屬的進口量也由2001年的370.3萬噸增至2008年的773.7萬噸,增長幅度達到了109%,年均增長率達到11%。其中,含銅廢料的進口量由2001年的333萬噸,增至2008年的558萬噸,增長67%,累計進口量達3445萬噸;含鋁廢料的進口量由2001年的36.9萬噸增至2008年的215萬噸,增長483%,累計進口量達1036萬噸。
因此,這幾年的中國再生有色金屬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按照規劃,預計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要達到12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占當年銅、鋁、鉛產量的比例將分別達到40%、30%、40%左右。
今年1~9月,我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為586萬噸,其中再生銅193萬噸,同比略有增長;再生鋁300萬噸,同比基本持平;再生鉛93萬噸,同比下降4%。預計今年全年我國再生金屬產品產量將達到800萬噸,比去年增長3%。
產業水平提高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對再生有色金屬發展的大力支持,產業管理也變得更加規范。產業集約化成績逐步提高,企業技術裝備升級意愿強烈。尤其是隨著國家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不斷加速,促進了行業的發展。
王吉位表示,國家各部門合力打擊重金屬污染,從客觀上促進了再生即使農戶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如浙江等地區對其他非鉛企業也進行了污染防控整治工作,取締和關閉了一些污染情況嚴重的小型企業或作坊式生產,極大推動了再生有色金屬的結構調整。
目前,產業布局方面,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地區、成渝經濟區等重點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區域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在企業分布方面,廣東和浙江地區已經有一部分企業考慮轉移至安徽、江西、湖北等我國中部地區。
“同時,企業對技術裝備的升級意愿日趨強烈。”王吉位表示。2011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先后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產工藝,拆解和熔煉技術裝備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據介紹,在拆解方面,企業開始以各種專用破碎機、銅米機、篩分機等機械設備替代人工操作,提高了裝備自動化水平,降低員工勞動強度,并由部分加工企業新建了先進的破碎分選系統設備。在加工利用方面,再生鋁領域的磁攪拌、蓄熱燃燒技術得到更多的應用,側井爐、爽室爐、循環泵也開始逐步推行;再生銅領域,國內自主研發的回轉式精煉爐、豎平爐也開始投建及應用;再生鉛領域,企業自主研發的節能環保短窯和廢鉛酸蓄電池破碎分選國產化設備得到應用,并有多個廢鉛酸蓄電池環境治理與綜合利用項目正在建設。
按照規劃,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規模和產量比重到2015年時要有明顯提高,預處理拆解、熔煉、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節能減排和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