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重建關鍵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后發地區工業化、城市化起步晚,經濟模式和工業體系尚未完全定型,產業向低碳經濟調整和轉型具有成本低、阻力小、動作快的后發優勢。 今年上半年,廣元市生產總值(GDP)增長15.6%,增速居全省第5位;同時,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震后對新建的463個居住和公共建筑項目嚴格按照節能50%的標準進行設計修建。 8月27日廣元第二個“低碳日”,廣元首批發放100萬只節能燈,計劃3年內發放500萬只節能燈,每年可節約電費6.6億元,實現碳減排85.7萬噸,廣元將打造中國首個“節能燈之城”。這一決策的背后,是廣元三年來堅持不懈地低碳發展之路。 昨日,在女兒節開幕的緊張工作中,廣元市委書記羅強接受了本報的專訪,暢談了廣元選擇低碳發展之路的決策背景、工作重點、取得的實效以及決策背后的經驗與感悟。 選擇低碳之路 低碳重建關鍵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華西都市報:“5·12”地震后,廣元率先提出并推動低碳重建,當初為什么選擇這條低碳發展的道路? 羅強:選擇低碳發展,是廣元的自身特點決定的。廣元是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地震重災區,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我們立足廣元豐富的天然氣、水電、太陽能、地熱等清潔能源和52.6%的森林覆蓋率的生態環境優勢,率先提出了走低碳重建、低碳發展之路。2009年8月,與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舉辦了西部地區首次“低碳重建與企業發展(中國·廣元)國際論壇”,形成了《低碳重建與企業發展國際論壇廣元共識》。確定每年8月27日作為廣元“低碳日”,并舉辦一系列活動。 華西都市報:經過三年的實踐,您覺得低碳發展的關鍵點和核心是什么? 羅強: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是實現低碳發展的關鍵和核心。我們側重于加快發展水電能源。2009年底,全市水電裝機達87.57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容量的92.4%,年發電量21.2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92.6%,占全市用電量的61.7%。目前裝機110萬千瓦的亭子口水利樞紐工程正加快建設。 2008年啟動“氣化廣元”清潔能源行動,加快年產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田開發。全市城鎮天然氣氣化率達65%,年用氣量8000萬立方米,以替代原煤為基準,折合標煤9.7萬噸,扣除天然氣本身的碳排放因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5萬噸。同時也加快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綜合開發利用,制定實施了山桐子、葛根等生物質能源林規模種植規劃。 低碳深入生活 嚴格環評震后引進44個新項目均符合要求 華西都市報:災后重建如今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廣元在推動災區產業發展中是如何進行低碳化的呢? 羅強:災后重建中,我們嚴格執行重建項目環評制度,對環評不達標企業一律不予審批,對產能落后、排放不達標的36戶小煉焦、小水泥、小煉鋼等企業,不再恢復重建,實施關閉轉產。 震后新引進44個投資過億元的工業項目,全部符合低碳發展要求。已完成市內246家小企業和5家規模以上企業的煤改氣,正在加快對其余規模以上企業實施“煤改氣”,屆時年用氣量3.6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9萬噸。強化以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和農副產品加工為重點的招商引資。初步形成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華西都市報:廣元的低碳發展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羅強:我們在龍門山地震斷裂帶推廣建設具有川北民居風貌的抗震能力強的輕鋼結構、木結構住房6萬余戶(套),戶均減少用磚2.5萬匹、節約資金3萬余元,全市共節約資金近20億元,節約標煤37.5萬噸。大力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重建建筑一律取消了玻璃幕墻,震后對新建的463個居住和公共建筑項目嚴格按照節能50%的標準進行設計修建。對災后騰挪出的80%板房材料已綜合利用。 我們曾做了一個《廣元公眾低碳意識與行為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97.5%的受訪者贊成大力倡導低碳生活、低碳經濟。但公眾低碳行為習慣還需進一步養成。 轉型初顯成效 “實踐證明,低碳不是慢發展” 華西都市報:廣元是后發地區,后發地區走低碳發展之路曾引起外界的質疑,您對如何看待外界的質疑的? 羅強:實踐證明,后發地區走低碳發展之路不是“慢發展”,也不是“不發展”,而是結合實際、選準路徑的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后發地區工業化、城市化起步晚,經濟模式和工業體系尚未完全定型,產業向低碳經濟調整和轉型具有成本低、阻力小、動作快的后發優勢。發展低碳經濟,走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道路,可以避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廣元堅持低碳發展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GDP)增長15.6%,增速居全省第5位;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財政收入增長36.3%。在經濟高位求進、加快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1—8月全市空氣質量全部為優良,其中“優”的天數達175天,“良”的天數68天;地表水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規定水質類別,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華西都市報:經過三年的實踐,你對后發地區走低碳發展之路有哪些經驗和感悟呢? 羅強:后發地區低碳發展,應當注重思想解放、更新觀念。低碳發展是后發地區科學發展的新模式。必須沖破把低碳發展與科學發展相對立的觀念誤區和思想束縛,真正樹立以低碳發展促進科學發展的理念,把低碳理念廣為宣傳,使廣大民眾自覺參與和支持,把更加濃厚的低碳意識轉化為推動低碳發展的內在持久動力。 后發地區低碳發展,應當注重立足實際、強化舉措。我國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這就需要各地區從實際出發、竭盡所能,為國分憂、共同努力。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后發地區的生態優勢、后發優勢,加大技術、資金和人才支持,扎實推進后發地區低碳發展,實現后發地區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