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麻栗坡紫金鎢業凸顯四大亮點
“陽光整合、整裝勘查、資源利用和社會責任,是我們公司發展的4大亮點,在2010年底舉辦的全國縣市長"調整礦產開發結構"研討班上,得到了與會專家的稱贊。”盡管已時隔數月,但提起那次受邀到研討班介紹公司發展情況的經歷,麻栗坡紫金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闕朝陽仍記憶猶新。 麻栗坡縣是一個挖根電桿也能挖到礦的地方,鎢礦已有50年的開發歷史。過去,由于礦業開發主體混亂、開發規模小、資源利用率低,礦業開發衍生出一系列治安、安全、環保、稅收征管等社會問題。礦區大部分群眾一方面忍受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卻得不到應有的利益,生活依舊貧困。 2007年初,為響應國務院關于礦山資源整合的政策,麻栗坡縣推出了一攬子方案,通過經濟效益、社會責任、安全生產、生態環境、資源利用、社會穩定6個核心指標的陽光、公開角逐,在眾多競爭者中,福建紫金礦業勝出。麻栗坡縣全程電視直播招標會議的陽光招標方式,成為全國大型資源整合的范例。 “3年來,我們投入逾5000萬元,完成鉆孔5萬多米,這個投入強度比許多專業地質隊還大,在全國探索出了“整裝勘查”的麻栗坡模式。目前,麻栗坡紫金鎢業控制儲量30萬噸,比進入前增加了23萬噸,達到特大型規模。”據麻栗坡紫金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闕朝陽介紹,新成立的麻栗坡紫金鎢業與被整合企業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3年來共投入14億元收購礦權及實物資產,投入6億元對礦區重新規劃,關閉了200多個小規模、落后、不符合安全環保要求的采選系統,新建了2座尾礦和3套采選系統。2010年,麻栗坡紫金鎢業集團實現年銷售收入3.9億元,上繳稅費1億元的好成績,是麻栗坡縣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稅收占全縣的三分之一。 “整個礦區開采了幾十年、有幾百個系統,卻沒有一座尾礦庫。小礦主用重選工藝的,入選品位1%以上;用浮選公藝的,對銅、錫等元素未加以回收。采礦回采率由原來的50%-70%提高到85%以上,礦石入選品位由0.4%-1%降低到0.2%,回收率由30%-70%提高到83%以上,并回收銅、錫等元素,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尾礦的利用為紫金帶來了一個億的利潤收入。”據麻栗坡縣委宣傳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在未進行整合之前,麻栗坡縣的礦區資源利用效率十分低,麻栗坡紫金公司成立后,通過改進采選工藝,資源利用,走出了一條礦山資源“吃干榨盡”的環境友好型、效益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我們下一步將努力打造"全國新型的鎢業產業基地",資源方面沒有問題,關鍵是核心技術的掌握,我們正在為下游產品鎢絲、鎢棒的開發謀路子。”闕朝陽說,紫金公司通過對資源利用的吃干榨盡,將會給麻栗坡縣創造更高的產業價值,同時,資源的回收利用實行零污染生產,礦區老百姓的生活環境和質量都會越來越好。 “除了創造價值、盈利之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促進社會和諧。”據介紹,新成立的麻栗坡紫金公司積極參與縣里的新農村建設、搶險救急、捐資辦學等。自2007年以來,公司已拿出3000萬元股本,吸納605戶、2720人礦區村民參與入股,并承諾將以2009年8.7%的回報率為基數,保持連續五年的增長。據公司負責人介紹,2010年的回報率為12.5%,有不少入股多的村民已搖身變為了百萬富翁,這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的,入股對于老百姓來說只有收益,沒有風險。同時,紫金鎢業承諾捐贈5000萬元用于醫院、學校等公益事業和10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10年,已捐贈3000萬元,建成了礦區小學,并完成了38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外,3年累計投入600萬元,用于礦區植被恢復、地質災害治理,為歷史的欠賬買單,礦區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整合的成效已逐步顯現,企業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礦區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群眾生活逐漸改善,紫金鎢業與麻栗坡縣實現了和諧發展,成為全國和諧礦區建設的一面旗幟。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