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草案終止納諫 3大焦點爭議未平
個稅草案終止納諫 三大焦點爭議未平
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公開納諫昨日終于畫上句號,在此期間,社會各界的關注度幾乎史無前例。而在昨日截止前,記者發現,大家都在把握最后的機會踴躍建言,中國人大網上提交的意見數三個小時內增長超500條,截至昨晚8點,征集意見數超23.7萬條。
不難發現,在這一個多月時間里,各界對這份草案討論的焦點聚集在工資薪金所得減除標準(起征點)、稅級調整以及未來改革方向三個方面。但專家認 為,個稅改革是長期工作,此次納諫后不要指望有大的修改。據了解,這份修正草案會在6月份進行二審,若二審通過最快可于今年下半年開始施行。
焦點1
3000元起征點太低需上調
今年4月2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擬將個稅起征點由現在的2000元上調至3000元。消息出來后,引起了一片質疑之聲。調查顯示,70%的人覺得3000元的免征額還比較低,需要往上加。
據悉,全國人大近日也召開了一次座談會,邀請10余位專家對草案發表了意見。不少專家都表示,雖然社會各界再提免征額的呼聲很高,但從全國范圍科學地來看,3000元的標準已經很高了。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認為,雖然從科學角度講減除費用標準不宜再提高了,但考慮到網民要求提高減除費用標準的呼聲很高,也可適當提高到3300元左右。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免征額并非越高越好,現在已經有72%的工薪族不用繳納個稅,提高到3000元,也就是說88%的工薪族不用繳稅,其實提得更高對工薪族并沒有好處。
而根據網易近期對百名國內經濟學家做的調查則顯示,在100名經濟學家中,69%認為此次免征額設置得過低。其中,有55個人認為應將免征額設置在5000元。
焦點2
稅級調整未考慮中產階層
此次草案對九級累進稅率進行了修改被專家認為是一個突破,稅級減少到7級,取消了15%和40%兩檔稅率。而這恰恰也引發了學界的爭議,認為這 一調整未考慮到中等收入階層。賈康就認為,15%這檔稅率應保留,這一級有利于培育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而30%的稅率可以取消。個稅改革的三個要領應該 是降低低端稅負,培育中等收入階層,對高收入階層實施抽肥補瘦的再調節。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鋼也認為,應將適用10%稅率的月應納稅所得額從草 案的1500元到4500元修改為1500元至5000元;將適用20%稅率的月應納稅所得額從4500元到9000元修改為5000至10000元。而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納諫期間更發表了一篇《個稅必須全面系統改革》,炮轟個稅體制,建議使用單一稅制。眼下,他建議將最高稅率由45%降至 35%,再逐步降低到25%。
焦點3
全國個稅“一刀切”弊病
“一刀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個稅體制的一大弊病,地區收入差距懸殊、家庭負擔各異、物價不斷上漲等等,各種因素似乎都被排除在外。而這些也成為了學界討論的焦點。
李稻葵就建議,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生活成本,分別適用5000元、4000元、3000元的減除費用標準。
賈康則告訴記者,個稅考慮按地區征收,現在來看并沒有操作上的難題。但從未來個稅改革的方向看,不利于長遠發展。區域差異強化后,社會上對個稅 的理解就會出現偏差,地區間就會形成壁壘,扭曲人力資本自由流動的機制。不過,與物價和家庭負擔掛鉤值得考慮。他認為,可以考慮免征額3年調整一次,與物 價掛鉤。而與家庭掛鉤,國際經驗證明是可以的,但國內管理跟不上,短期內也做不到。
賈康認為,中國的個稅改革將是向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方向進行,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像身份證一樣的納稅號碼,能滿足納稅管理各方面的要求,與所有金融資產相關的業務都關聯起來。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