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質勘探部門連續四年每年探得一座大型金屬礦
“十一五”以來,安徽省地質勘探部門已發現大中型鐵礦4處,探獲資源量2.6億噸;大中型銅礦4處,提交資源量50萬噸;提交鉬資源量60萬噸以 上,鎢資源量20多萬噸,鉛鋅資源量200萬噸。僅去年一年,省地礦局就實施地質勘查項目307項,完成鉆探工作量35萬米,其中千米以上深孔工作量超過 一半。“十一五”以來,安徽地質勘探部門已發現大中型鐵礦4處,探獲資源量2.6億噸;大中型銅礦4處,提交資源量50萬噸;提交鉬資源量60萬噸以上, 鎢資源量20多萬噸,鉛鋅資源量200萬噸。 2007年起,連續四年每年探明一大型金屬礦。
安徽省地跨華北陸塊、大別造山帶和揚子陸塊3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既具備豐富的礦產資源,又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目前,全省共發現各類礦產 158種,探明資源儲量91種,探明大中型礦床477處,保有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第10位,其中煤礦、鐵礦、水泥用灰巖礦、硫鐵礦、銅礦為優勢礦產。在皖 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和安徽加速崛起的過程中,先進裝備制造業和原材料基地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量巨大。“十一五”期間,省地質勘探部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 深入推進深部找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支撐。
僅去年一年,安徽省地礦局就實施地質勘查項目307項,完成鉆探工作量35萬米,其中千米以上深孔工作量超過一半。自2006年國務院頒布《關 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后,安徽省每年發現一個大型金屬礦:2007年,在廬江縣發現泥河鐵礦,提交磁鐵礦1.8億噸,硫鐵礦1.4億噸,均達到大型規 模,勘查開發模式被譽為“泥河模式”,中國地質學會次年將其評為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之一;2008年,在祁門縣探明東源白鎢礦資源量達9.62萬噸,此 發現在安徽南部尚屬首次,對周邊地區尋找金屬礦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009年,在金寨縣發現沙坪溝鉬礦,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別山地區找礦重大突破, 據估計其潛在價值超過2000億元;2010年,在池州市探明黃山嶺鉬礦達大型規模,潛在價值超過600億元,終結了安徽江南過渡帶乃至長江中下游成礦帶上無大型鉬礦歷史。 “展望‘十二五’,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深部找礦能力,促進由勘查為主向勘查開發并重轉變,為安徽加速崛起提供更多資源支撐。 ”安徽省地礦局負責人表示。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