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市場享有政策優勢
與歐洲主權債務問題、日本欠缺財政空間以及美國預算案政治斗爭影響股市相比,東盟國家財政狀況相對良好。在2009年各國疲于應付金融危機之際,東盟國家得以很快推出強有力的財政刺激措施,幫助區內經濟在危機后迅速恢復。
對于股票投資者而言,結果十分明顯:摩根士丹利東南亞指數在過去3年僅微跌1.3%,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卻下跌20.3%,摩根士丹利歐洲指數更大跌28.5%,即使是摩根士丹利亞太(除日本)指數的跌幅亦達到15.1%。
東盟目前總體債務占本地生產總值比例剛剛超過45%,略高于新興市場平均水平,但僅為發達國家總體債務水平的一半。盡管區內以新加坡的債務水平 最高,占本地生產總值100%,但其所積累的巨額外匯資產已基本足夠抵御壓力。印尼債務低于2000年水平的三分之一,菲律賓債務也已大幅下降。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最新研究顯示,公共范疇債務的起始水平較低與長期經濟表現較佳相關,因此這項趨勢對投資者有利。
摩根資產管理認為,投資者未來應對東盟政府債務的發展情況保持密切留意。目前而言,如果世界經濟在2011年進一步遭受打擊,或者撤回財政刺激 的進程遇到阻礙,東盟政府的財政情況也有足夠空間可應付這些問題。不過,假若債務水平升至過高,東盟政府未來的政策選擇可能會受到限制。
我們認為,以東盟國家長期強勁增長為優先考量的適當財政措施,有機會利好若干商業類別,尤其是基建和消費用品。由于債務負擔仍然困擾區內政府,我們認為各國可制定政策以刺激私營企業帶領未來的經濟增長,這將為區內的股票投資者創造豐富的回報。
該區內各國的基建設施相差甚大。新加坡可能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基建設施,但其它東盟國家大都落后于其余新興市場。鑒于新加坡和北亞的基建投資已帶來強勁增長,東盟國家可能會效仿該項政策。
東盟消費開支相對全球平均水平而言一直偏低,但我們認為,區內健康的財政狀況或將推動消費開支長期上升,以及消費類股票強勁增長。在老齡化問題 最為嚴峻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大部分家庭因為擔憂疾病或年邁時的生活來源而進行存款,因此,社保福利相應提高可望刺激國民增加消費。 菲律賓、印尼和泰國的財政健康令當局得以專注于扶貧。截至2009年,45%的菲律賓人、53.8%的印尼人以及11.5%的泰國人,每天生活 開支不及2美元。假如扶貧政策確實有效,數百萬新消費者可能會涌入市場,令家庭消費快速增長。除此以外,這些措施亦是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可為長期增長提供 關鍵支持。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