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瘋狂追捧鋰電池概念的熱潮仍在繼續
盡管近期的“第一妖股”成飛集成(46.23,-5.14,-10.01%)(002190.SZ)被強制停牌 ,但市場瘋狂追捧鋰電池概念的熱潮仍在繼續。
周一暴跌僅一天后,鋰電池板塊9月7日在中國寶安(12.48,-0.20,-1.58%)(000009.SZ)的帶動下迅速活躍回升,此后兩天,兩市超過30只鋰電池概念股股價上漲,其中中國寶安7日上漲6.84%居首;8日,占據稀土和鋰電池兩大概念的包鋼稀土(69.06,-1.49,-2.11%)(600111.SH)以10%的漲幅封于漲停;9日剛剛開盤,巨化股份(14.85,1.35,10.00%)(600160.SH)即接過漲停“接力棒”,以10.02%的漲幅封住漲停,而復牌的成飛集成(002190.SZ)很快漲幅也超過4%——鋰電池概念“瘋狂”依舊。
就在市場瘋狂追捧鋰電池概念的同時,業內則不斷傳來警告和提醒的聲音。在日前《投資者報》就有關鋰電池產業的發展前景和相關企業投資機會的相關采訪中,一位在前期發布一篇影響力很大鋰電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的分析師告訴記者:“鋰電池產業目前才剛剛起步,雖然未來市場空間巨大,但我們并不認為這個行業目前有很大的投資機會。現在更多只是市場的炒作,未來哪些企業能夠做起來,其中的不確定性很大。”
“像成飛集成,現在這種公司太多了,我覺得風險還是蠻大的。因為你無法證實,它的鋰電池業務是否能夠做的上來。”前述分析師無奈地表示,目前很多企業的鋰電池概念僅僅是“畫餅充饑”,風險巨大。
電動車引發新一輪鋰電機會
6月23日,華泰證券(13.80,-0.15,-1.08%)分析師肖暉發表了名為《有鋰走遍天下》的研究報告,在報告中肖暉表示,未來5~10年電動汽車將逐漸走向成熟,并由此成為鋰電池的殺手級應用。鋰電池作為核心部件,行業規模將有百倍以上的增長。
業內預測,各國政府對電動汽車的推廣將帶動鋰電池相關材料需求爆發性增長。作為刺激經濟和節能減排的有效手段,電動汽車成為各國政府政策扶持的重點,鋰電池電動汽車將成為未來主流。據權威機構IIT預測,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將由2010年的約5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50億美元。
國家“863”計劃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則指出,幾年之內,鋰離子動力電池市場將超過全球手機鋰離子電池市場的規模。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5年內將增長90倍。
在國內,電動汽車的前景也逐步明確。在9月4日、5日舉行的“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電動汽車“十二五” 專項規劃草案已擬定;而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富昌也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在2020年應該達到四大目標之一就是“要大幅度提高純電動和插電式電動汽車的市場銷售量”——業內由此推測,對于發展何種新能源汽車的問題,政府已經屬意于電動車,電動車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選擇。
“從板塊來講,國家支持鋰電池的政策將會持續出臺,而且產業的成熟過程也是比較明確的,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整個鋰電池板塊的市盈率都會高于傳統產業,因為這個行業的市場空間太大了。”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行業剛起步 短期難增業績
鋰電池的美妙前景和市場的瘋狂追捧讓諸多上市公司迅速“有鋰”,據統計,目前滬深兩市與鋰電池相關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了40家,其中最新加入的是南洋科技(59.00,-1.13,-1.88%)(002389.SZ)。而在此之前,包括“第一妖股”成飛集成、“鋰電池概念第一股”中信國安(15.55,0.11,0.71%)(000839.SZ)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紛紛涌入鋰電池行業。
市場的瘋狂追捧則將“有鋰走遍天下”演繹到了極致,就在公告投資設立鋰電池公司當日,南洋科技以5.45%的漲幅列鋰電板塊單日漲幅次席。而與鋰電池概念造就的“第一妖股”成飛集成相比,南陽科技只能算是小兒科。
7月6日,成飛集成發布公告稱,擬增發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2億元對中航鋰電公司增資,實現對中航鋰電60%的控股權。當天成飛集成開盤就封住漲停,隨后更創造了34交易日12個漲停板、公司股價從公告前的11.49元飆升到47.74元漲幅超過300%的“神話”。
那么,鋰電池行業相關上市公司的前景是否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給公司業務帶來大幅飆升呢?
“鋰電池產業進入成熟期至少要3~5年,短期對相關公司的業績不會有大的提升。”前述分析師告訴記者,上市公司想依靠鋰電池項目賺錢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就目前來說,鋰電池只是一個新興產業,技術還不成熟,產品的應用和推廣也需要一個過程。當前的鋰電池概念上市公司,對鋰電池及相關產業大多還處在研發等投入階段,產出尚早,前景也并非一片光明。
中國電池工業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良近日也表示,動力電池的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的進程才剛剛開始,目前還處于技術和產品實驗期間,缺乏市場的考驗。
專家分析,從產銷規模上看,我國車用動力電池基本都處于研發、試驗階段,尚沒有實現批量生產,還沒有大規模應用于電動汽車。短期內,動力電池企業不太可能實現贏利。
不過,諸多投資的涌入將加速產業的成熟。“由于眾多企業紛紛投入,預計鋰電池產業成熟的進程將加快,原本需要5~10年才能成熟的過程可能提前到3~5年。”上述分析師表示。
關注傳統鋰電企業
即使進入成熟期,鋰電池也不可能是黃金遍地。“目前,這個行業風險投資很活躍,就在于這個行業國家肯定是重點發展的,高風險孕育著高收益的可能。讓產品規模化生產,并快速運用到下游比如汽車上去,這是企業當前的首要任務。未來幾年之后,會形成充分競爭、激烈淘汰的過程,很可能會出現像多晶硅那樣的產能過剩格局。”上述分析師提醒。
不過,“現在面臨的問題還不是競爭的問題,是我要做出來的問題。”這位接受采訪的分析師認為,當前的上市公司鋰電池相關項目的前景不確定性非常大。
鑒于目前動力鋰電池產業的所有環節都不成熟,不僅是材料,包括下游的應用和電池組裝,都是不成熟的。因此,該分析師推薦關注傳統鋰電池優勢企業。
“我們的一個原則就是,從來不相信一個公司可以無緣無故地變好,可以無緣無故地變壞。”該分析師表示,現有的鋰電池,基本都是應用在傳統的數碼領域,在數碼領域有很成熟的應用。這些企業在現有的數碼領域是做得非常好的,是優勝者。他們對鋰電池行業擁有比較多的經驗、技術的積累,包括與下游客戶長期緊密的關系,良好的互動,都會在動力鋰電池的開發中成為優勢。
“我們推薦具有安全邊際的公司,即使沒有動力汽車鋰電池的推廣,公司自身的成長性也很好:比如新宙邦(46.380,-0.32,-0.69%)(300037.SZ),不考慮鋰電池業務,也能保持每年30%的增長,是比較靠譜的;如果未來動力汽車推廣開了,其業績可能在某一天增長加快。而很多公司根本沒有業績增長的保證,完全靠鋰電池概念,其波動性就會很大,風險也就比較大了。”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