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下的中國股市,融資功能與價格發現功能,哪個更有吸引力?
只要看看包鋼稀土(600111)(600111.SH)近期二級市場上的走勢,或許大家很容易得出答案。
其實,包鋼稀土可以算得上是位“股市老兵”了。早在1997年9月24日它就登陸了中國證券市場,并累計了14根年K線。但前10年的年線表明,包鋼稀土并沒有引起市場足夠的重視,期間的最高價僅僅是在網絡股行情時創出的19.90元。此后的5年,包鋼稀土連續走出5根年陰線,2005年其股價還跌破了發行價,最低探至3.20元的歷史低位。作為中國稀土業的龍頭老大,作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的旗手,包鋼稀土并沒有給投資者多少驚喜。第一次給出驚喜是在2006-2007年股改對價行情中,包鋼稀土股價從2006年的開盤價4.57元,一直漲至2007年時的最高價63.98元。此輪大漲,受益的是股改對價行情,遠非“中國有稀土”。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包鋼稀土股價再回到2006年底時6元左右的價位。此后至今,包鋼稀土再出拳,股價開始穩步盤升,尤其是今年4月17日公司09年報和今年一季報披露后,股價再次啟動,至上周五,股價最高時曾漲至41.35元。
難道包鋼稀土09年報和今年一季報業績好的不得了?也不全是。2009年包鋼稀土前三季一直是虧損的,只是在第四季度突然發力,才避免了年報業績出現虧損的尷尬局面。不過,一季報公司業績的確搶眼:實現營業收入9.79億元,同比增161%;實現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262%,環比增 86%,實現每股收益0.159元。理性而言,即使實現這樣的收益,其40元左右的股價明顯也高了,F實卻是,包鋼稀土仍然走在上升的牛途中!那么,這又是為什么呢?
首先,這取決于一個大的宏觀背景,即國家已下大決心對稀土行業進行整治,限產并限制新增產能。我們知道,中國雖然是一個稀土大國,但在國際上卻始終沒有稀土定價權。長期以來,本來貴為戰略金屬的中國稀土卻沒有當“人參”來賣,反而當成了“蘿卜”被賤賣。2006年后國家開始了限產政策,當年稀土價格就上升了1-3倍,2007年繼續維持高位。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始稀土價格又開始迅速回落。2009年8月,工信部副部長苗圩透露說,工信部已著手研究和編制《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的專項規劃》。這表明,國家對稀土業的整治正漸進展開,并有望改變此前亂挖濫采現象,促使中國本該擁有的稀土業的國際定價權。2010年再添兩個好消息,一是2月份包鋼稀土宣布獲準實施原料戰略儲備;二是4月份的最新消息稱,由包鋼稀土領銜8 家單位共同發起的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籌備工作正在有序的展開。保護中國稀土產業的相關規劃有望盡早出臺,再成市場一大預期。
其次,稀土作為低碳經濟、綠色能源、高科技以及軍事等各行業發展的必備原材料,正日益成為驅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反過來,低碳經濟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又推動了世界各國對稀土的更多需求。正因為如此,稀土的戰略資源價值將會一步步顯現出來。事實上,美日等發達國家都已將稀土列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原料和國家戰略元素,尤其是美國,動作更大。早在2009年10月美國國會就通過相關法案,要求五角大樓在2010年4月前做出稀土供應情況分析報告。近來,美國地質調查局提出建議,要求美國政府在未來儲備稀土金屬。美國《防務新聞》在今年3月18日還報道說,美國眾議員麥克.考夫曼提出法案,要求國防部和其他聯邦部門振興美國的稀土工業,并呼吁建立國家的稀土儲備。新法案同時要求在法律生效后,國防儲備中心從中國直接購買供5年使用的稀土。最近美國莫利礦業公司宣布,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將通過上市募集5億美元資金用于重開并擴建位于加州并在2002年時關閉的稀土礦。
看來,在我國整頓稀土行業、收緊稀土出口,給“供”加上一把鎖的同時,美國等海外買家急“求”中國稀土,邏輯的結果自然是稀土價格的戰略性抬頭。稀土如此,其它戰略性資源亦然。因此,筆者認為,目前資本市場上,那些真正擁有戰略性資源的公司,即使當前利潤為負,依然有投資價值;反之,即使眼前利潤可觀,或許只是資本市場上的過眼煙云。后金融危機下,中國正處在產業結構升級期,低碳經濟下,要獲取企業長遠發展帶來的價值增長,就需要改變目前基于會計利潤的市盈率單向思維,并轉向同時重視公司獨特資源價值。包鋼稀土作為一個樣本已告訴了大家這樣的一個硬道理:資源越來越比利潤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