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不銹鋼加工、出口稅收政策值得關注
面對中國不銹鋼出口急劇萎縮,加工貿易類進口不銹鋼材對國內不銹鋼產業發展的嚴重沖擊,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波呼吁,將國內不銹鋼制品出口退稅提高到17%,或實行不征不退的政策。這樣,國內不銹鋼產業可以與國外不銹鋼產業平等競爭。
李曉波用數字說話。以2009年進口不銹鋼冷軋(寬)板平均價每噸2250美元、加工復出口每噸4900美元為例,如果采購進口不銹鋼冷軋板為 原料,加工企業免除關稅和原料增值稅,每噸不銹鋼制品需交納450.5美元的增值稅,可退238.5美元,需負擔212美元;如采購國內不銹鋼冷軋板為原 料,每噸不銹鋼制品需交納833美元的增值稅,可退441美元,需負擔392美元,與采用進口原料相比,每噸要多負擔180美元的成本,致使許多用國產不 銹鋼材進行深加工出口的企業改為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不銹鋼材進行加工復出口。2009年,我國不銹鋼板材進口95.64萬噸,采用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不銹 鋼板材41.96萬噸,占進口不銹鋼板材總量的43.81%。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大量不銹鋼材嚴重沖擊了國內市場。
李曉波代表說,現在中國不銹鋼產業已日趨成熟,生產能力已供大于求,產品品種質量完全可以滿足下游產業需求。鑒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消退, 對不銹鋼行業的影響仍在持續,李曉波代表建議:將不銹鋼制品出口退稅提高到17%,或實行不征不退的政策。這樣,國內不銹鋼產業才能與國外不銹鋼產業平等 競爭。
對于李曉波代表提出的關于不銹鋼出口、加工稅收問題,應該說一直以來都是受業界所關注與熱議的,尤其是在產能過剩的背景壓力之下,尋求一切積極有效的方式增加需求迫在眉睫。
關于國產不銹鋼應與進口不銹鋼同等稅負,當前中國的不銹鋼外貿環境一直處于“凈進口”的局面,雖然中國的不銹鋼產能已經躍居世界前列,然后每年 仍然需要進口大量的不銹鋼產品。按照李曉波代表說法,2009年,我國不銹鋼板材進口95.64萬噸,采用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不銹鋼板材41.96萬噸, 占進口不銹鋼板材總量的43.81%。可以看出,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不銹鋼占比接近一半,這部分產品不一定是高附加值或者說國內鋼企難以涉足生產的產 品,即便是其余的50%的進口產品也不一定全部這樣的一種現狀。這一稅收體制必然會逼迫企業采用進口資源進行加工原材料,節約稅收成本,這不利于積極發揮 資源的本土優勢,也不利于推廣國產不銹鋼品牌。與此同時,對于加工貿易進口的產品也加劇了國內市場不銹鋼品進一步過剩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降低了對 于國內鋼鐵采購的需求,成為資源過剩壓力的“潛在推手”。
因此,調整稅收政策使用國產不銹鋼應與進口不銹鋼同等稅負能夠積極的鼓勵加工企業就近采用本土資源,對于消化當前的產能過剩壓力能夠在一定意義上給予貢獻,同時減少國外不銹鋼品的沖擊,利于國內市場環境的發展。
關于不銹鋼制品又或者退稅提高至17%的建議自08年以來一直有被提及,鋼鐵工業協會去年以來多次提出調高出口退稅率,并于2009年5月份建 議一步到位調高出口退稅率。當時像不銹鋼、冷軋鋼的出口退稅率達到13%。但距離17%的全部退還存在一定距離。而熱軋鋼大部分產品仍沒有實施出口退稅。 至于長材,不僅沒有出口退稅,甚至還被征收15%的出口關稅。隨后,自6月1日起財政部上調了鐵道用材、部分合金棒線材、中厚板、熱軋板卷(除不銹鋼)、 所有窄帶鋼(包括熱軋、冷軋和涂鍍)等出口退稅率4-9個百分點。但是一些板材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仍與出口退稅率的17%上限存在距離。在08 年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機沖擊背景之下,市場人士猜測在當時出口情勢依舊嚴峻的環境中,關于不銹鋼品的出口退稅率如果繼續上調至17%的呼聲一直未有停止,不 過政府方面至今都沒有文件出臺。
隨著當前經濟形勢逐步企穩向好,雖然當前出口形勢還未恢復到正常水平,凈進口的局面尚未徹底扭轉,鋼鐵產能又在快速增長并釋放,外國尤其是美國 政府還在施壓中國要求人民幣升值,出口市場面臨的問題還很多,提高出口退稅率能夠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利于消化過剩的產能,因此2010年是否會 出臺稅率調整政策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