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前景不樂觀 海外礦企輿論造勢
懸而未決的鐵礦石談判像是壓在中國鋼鐵行業頭頂的一塊烏云,遲遲不得消散,但市場對此的關注卻從未下降。近日又有消息稱,中國鋼企已和海外礦企達成臨時協議價,抵達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售價將比2009年上升35%,從每噸62美元升至84美元。消息出臺使得昨日鋼鐵板塊表現普遍偏軟,超過2/3個股收跌。 海外礦企輿論造勢 有境外媒體報道稱,中國的五家主要冶金企業與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這三大礦商達成“臨時價格協議”,上調鐵礦石售價,即抵達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售價將從去年的62美元每噸上調至84美元每噸,上漲幅度達到35%。 對此,業內人士如魯證期貨分析師張林便認為,這只是外媒單方面的報道,結果還沒有經過確認;更有人指責相關消息不實,實為海外礦企利用輿論造勢。 鋼鐵咨詢機構MYSTEEL資訊總監徐向春指出,該報道至少有兩處“硬傷”。一方面,此前中國鋼企與礦商們談定的所有長協價都是“離岸價”,到岸價和離岸價存在海運費的差別,所謂的“到岸價”不存在現實可能性;另一方面,目前也談不上所謂的“臨時價格”。 談判前景不容樂觀 盡管鐵礦石“漲價35%”的說法尚未得到國內包括鋼企在內的各方認可,但各界人士均表示,我國鋼鐵行業受制海外礦企的局面并未有所改變,今年鐵礦石談判之路仍然艱辛。未來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幅度不見得會低于“35%”這一幅度。 實際上,我國對鐵礦石的大量需求以及對海外礦源的高依賴度正是我國在鐵礦石談判中屢屢受挫的根本原因。 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僅今年一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便達到4662萬噸,同比增長43%。而在2009年,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6.3億噸,比2008年的4.43億噸增長41.6%。 另據了解,進口鐵礦石的報價春節之后已經開始逐步趨漲。2月21日,品位在63.5%的印度粉礦到岸報價為131美元至133美元/噸,比力拓與日本鋼企簽訂的2009年度長期合同“首發價”高出約80%;22日現貨礦價繼續上漲,京唐港63%至63.5%品味的印度粉礦價格在每噸133美元左右,部分報價高至每噸140美元。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