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呈前高后穩態勢的中國經濟
由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和《經濟參考報》等機構聯合主辦 的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1月17日召開。論壇分主題演講和焦點討論兩部分。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等國內著名經濟學家發表了主題演講;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法國巴黎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等國內 知名經濟學家圍繞2010年中國與世界經濟走勢和政策走向,進行了熱烈討論。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與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還在論壇上聯合推出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與分析報告。
王一鳴:中國面臨經濟增長第二次轉型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三十年持續的快速增長以后,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在條件的變化,正在步入一個新的階段。新階段面臨的基本課題,第一 個是在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外部需求的擴張短期內難以恢復到危機前水平的情況下,怎么樣擴大國內需求,提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第二個,從供給層面上,在產能過剩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矛盾加劇,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如何提升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結構調整,就是要有效的解決這兩個問題來增強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
為什么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沖擊如此之大呢?從表現上看,是由于外部需求收縮造成了出口大幅回落,關聯影響到出口的工業部門,再影響到上游的原料和能源部門。但深層的原因是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積累的結構問題不斷加劇。金融危機前,中國已經面臨巨大的調整壓力,主要是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這就是內部的失衡。為此,股市和房市的調整2007年下半年已經開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使這種矛盾外向化了。
我們應對危機有一套短期政策,就是刺激計劃。但是中國經濟要持續地走向未來,更重要的是把短期政策和中期調整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要有中期的調整 戰略。所以今后一個時期是推進中國經濟戰略性調整和轉型的關鍵時期。因為既要化解過去積累的矛盾,又要為中國經濟更長期的增長開辟新的空間,這就是第二次 轉型。第二次轉型的使命,是要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和經濟結構,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增加在全球產業鏈上高附加值環節的比重,為中國經濟更長期的發展創造條件,為中國成為經濟強國創造條件。轉型離不開體制的進一步改革。
經濟結構調整的路徑和方向是什么呢?要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為重點來調整需求結構。具體來說包括六個方面。首先,要降低儲 蓄率,實現投資大國向消費大國轉型。中國的儲蓄率已經將近51%,這在世界大規模經濟體里面是很難找到的,儲蓄率上升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收入分配,居民所得 在總分配里面的份額相對來說減少。所以“十二五”時期要調整,讓儲蓄率趨于下降。其次,以發展生產性服務部門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調整產業結構。再次,要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增加人力資本積累為重點調整要素結構。還要以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培育有競爭力的城市群為重點調整城鄉結構。此外,要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為重點調整區域結構。最后,以節能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為重點增強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另外,圍繞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必須要配套改革,大概包括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壟斷行業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七個方面。
賈康:現在是資源稅改革好時機
2008年年底啟動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2009年國民經濟順利從前低轉入后高,經濟持續下滑趨勢得到遏制。2010年,在基本宏觀政策框架不變的同時,著力點實際上就是更多放在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上面來,這是客觀提供的比較好的時間窗口。
我國現在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我個人認為,已經可以明確地說,完全脫開了曾經一度籠罩著我們的通貨緊縮陰影。2010年的宏觀經濟走勢,如果只 就自身發展來說,肯定是前高后低的走勢,一季度的指標肯定非常好看。因為去年一季度GDP增長速度一度探底到6.1%,三季度漲到10.9%,四季度還可能更高。所以今年一季度跟去年一季度對比肯定很好看,二季度應該也不錯,三季度如果沒有 政策托舉的話,軌跡一定是掉頭向下。但是考慮到政策因素,我們應該出現前高后穩的狀態,就是讓這個速度雖然有一點回調,但是保持一個平穩的狀態。這種情況 下,更應該看重的是把調結構促改革方面的事情做好,這有利于我們中長期追求的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這樣一個根本目標。
所以宏觀政策和財稅政策的掌握,要在總量上配合貨幣政策,同時在優化結構上起更多作用。主要內容包括三個要點:第一,在今后一段時間里面,擴張性的 政策框架不變,但是在繼續實施總量擴張和安排政府投資的時候,還要緊緊抓住結構調整和項目質量。中央財政所出的1.18萬億的項目投資加上地方配套,加上銀行可以出的合在一起,共四萬億,是有明確安排的。現在很多項目已經啟動了,首先要保證已經啟動的項目的續建,新的項目不能一個不建,但是要從嚴控制。已經啟動的項目要把質量做好,這是真正保證項目的結構調整功能和政府資金績效的要點。
第二,就是加大財政公共支出和補助力度時,著力促進機制轉換和績效導向。第三,就是適度掌握債務規模。
最后強調的一點是改革。我們認為現在是資源稅的改革時機,千萬不要喪失。既然沒有通縮壓力,又沒有現實的通脹壓力,再不推出資源稅賦的改革,等于給通貨膨脹火上澆油。等到危機真的來臨,國家可能就不會考慮推動這個改革了。但是現在比較穩定沒有這個顧忌,從原來比較低水平的存量改革轉為新機制的改革,這個手段對于我們調整結構,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增長方式、發展方式的轉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這個意義會長期存在,它在促進公平競爭的同時,使產 業鏈從上游到中游到下游實現整體轉變。總體來說,這個是非常值得看重的經濟手段,如果現在這個時機不用,可能就是歷史的遺憾了。
清華預測:2010年全年G D P同比增長8 .7 %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與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HKUSTCED)聯合推出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與分析報告。預測顯示,GDP增速在2010年呈現前高后低,上半年增速超過9%,然后逐步下滑;2010年全年預期8 .7%。CPI將在2010年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但全年依然保持在一個適度區間之內,預計2010年全年各季度平均上漲2.6%。固定資產投資在2010年增速逐季降低,但預計2010年全年 仍 將 增長21.8%。出口增長反彈迅速,反彈勢頭在2010年第二季度后更為明顯,預計全年出口平均增長17.7%。進口繼續保持增長,但是增速在第二季度達到高峰以后逐步降低,預計全年進口平均增長15.9%。貨幣供應量M2增速不斷降低,預計2010年全年增速為18.7%。
據介紹,清華-香港科大中國宏觀經濟模型,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貝葉斯向量自回歸模型。此類模型的精確度遠遠高于傳統的凱恩斯宏觀經濟結構模型;預測考慮了盧卡斯批判所指出的政府與經濟個體的博弈關系,充分尊重數據的統計規律,不為現有的經濟理論所束縛。模型設計充分考慮了中國經濟的特點,引入各 主要變量的政府預定目標值,根據經濟結構變化以及制度變遷,模型可以自我調整;采取H -P濾波技術,過濾中國宏觀數據的特殊波動性,仔細調整了歷史數據,以達到與現實數據的一致。
對于此次預測數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袁鋼明說,我們預測經濟增長的最高點在今年1季度,達到9.23%,然后逐季度開始下滑。為什么呢?因為央行被迫要收縮貸款。根據預測,2010年價格水平會持續上漲,于是貸款會收緊,將導致經濟增速下滑。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