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巧破難題提出發展壯大鎢 稀土等加工業
贛縣巧破難題提出發展壯大鎢 稀土等加工業
一直以來,江西省贛縣受京九鐵路和貢江的限制,成了一塊彈丸之地,發展受到極大制約。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提出了 “融入贛州中心城區,全面提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戰略決策,對贛縣今后五年的發展進行全面規劃,突破傳統思維,巧破融資難題,優化發展環境,使縣域經濟實現大發展。
今年上半年,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贛縣各項經濟指標仍然呈逆勢上揚態勢,全縣工業總產值達27.64億元,財政總收入達3.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2.33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3.1%,0.8%和18.5%。特別是外向型經濟增勢喜人,引進外資、現匯進資和實際利用內資均位居全市前列,全省工業園調度分析會、全市開放型經濟調度會也相繼在贛縣召開,贛縣作了典型經驗發言。
變郊為城“錯位發展” 贛縣縣城六大片區建設規劃編制正在有條不紊進行,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土建工程建設接近尾聲,中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積極籌備上市......,仲夏的贛縣,熱浪撩人,一幅幅火熱的建設場景盡現眼底,處處奏響了加快步伐、主動融入贛州主城區的高昂旋律。
受金融危機影響,贛縣同其它地方一樣,放慢了發展腳步,整體上已步入調整期,處在了一個發展的拐點之上。贛縣作為贛州中心城區的組團之一,如何牢牢把握“距離主城最近”這一獨特區位優勢?如何搶占發展先機,在更高層次上實現贛縣跨越式發展?贛縣的決策者跳出贛縣,以區域經濟的視角來審視縣域經濟發展。對此,贛縣縣委書記李明生說:“主動融入中心城區,服務于中心城區和承接中心城區經濟輻射,實施‘三化’發展戰略,著力提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水平,變郊為城,錯位發展,把贛縣打造成贛州800萬人民的贛縣。”
主動接軌,協調發展。該縣按照規劃超前的理念,積極主動與贛州市中心城區總體規劃和市中心城區六大片區規劃相銜接,把贛縣定位為全國重要的鎢、稀土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甜菊糖甙生產研發中心、特種鋁板材深加工基地、市級倉儲物流基地、休閑娛樂和度假“后花園”、綠色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職業教育基地。規劃建設為能夠吸納贛南18個縣(市、區)人氣、產業、文化等的“大贛縣”,到2020年,力爭縣城人口規模突破30萬人,城市面積達30平方公里以上,有效降低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交通負荷。在縣城區建設中,推行片區組團式開發,將縣城區規劃為城南、城北、紅金、洋塘、汶潭、儲潭六個片區。6月初已專門成立了六大片區總指揮部,由縣委副書記、縣長溫慶鋒親任總指揮長,各個片區還分別成立了分指揮部,大手筆書寫贛縣城市的建設新篇章。此外,該縣大力構建一體化的市政設施體系,從2008年開始每年投入近2億元資金,在城區實施道路、排污、供水等十大城市環境整治和建設工程,逐步讓城市配套功能與主城區接軌。
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該縣以產業互補為支撐,主動參與主城區的產業分工,培育特色鮮明、分工協作的產業體系。明確提出發展壯大鎢深加工、稀土加工、食品加工、鋁板材加工德四大產業集群,培育電子信息材料、新型建材和以生物柴油、火電、生物電為主的能源產業,重點扶持紅金稀土、江鎢鎢合金、譜賽科等科技型企業,培育50個產值超億元、納稅超千萬元的龍頭企業。該縣按照錯位發展的思路,編制了贛縣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目前,占地2000畝、可容納100家以上物流企業的物流園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甜葉菊、油茶等優勢特色產業和生態休閑旅游業,把贛縣打造成主城區的“菜園子”,廣大市民休閑居住、旅游娛樂的“后花園”。2007年該縣成功引進江西豐林投資有限公司,發展光皮樹產業,提煉生物材油。該公司還提供育苗、種植、煉油等一條龍服務,目前全縣規劃15萬畝山地,育苗400畝,種植光皮樹面積達4萬畝。該縣依托譜賽科農業龍頭企業大力引導農民種植甜葉菊,目前全縣甜葉菊種植面積近兩萬畝,每畝可增收2000元以上。
“四輪驅動”巧融資 近期,贛縣頻頻出現資本投入的“大動作”:投資9000萬元的贛州步萊鋱新資源有限公司剛剛動工,投資2.1億元的中聯昌盛物流項目又將上馬......今年以來,面對嚴峻的形勢,贛縣通過健全平臺抓融資、包裝項目爭國資、強力舉措引外資、創新創業激民資,著力破解擴投入保增長的資金“瓶頸 ”,使全縣項目建設和固定資產投入呈現快速增長態勢。1至6月,全縣新增規模以上項目98個,新增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8.48億元,同比增長 43.0%。
健全平臺抓融資。該縣重點抓好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紅金工業區開發公司、洋塘工業區開發公司等投融資平臺建設,主動與金融機構對接;定期召開項目融資對接會,強化項目責任單位與金融機構的融資對接,確保年初確定的信貸投放全部到位;建立完善金融擔保機構,包括省信用擔保服務有限公司贛縣分公司、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新市民創業貸款擔保中心等,力爭全年擔保規模1.3億元以上;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出臺金融機構考核激勵辦法,實行即貸即獎、提高獎勵標準,并按照信貸增量占比每季調整各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
包裝項目爭國資。圍繞礦產品加工業,該縣抓好稀土產業集群發展、贛州滕遠鈷業有限公司年處理能力100噸鈷提煉工藝改造、高純度甜菊糖甙產業化等重大項目立項爭資;圍繞城市建設項目,抓好農村危舊房改造、縣城五萬噸水廠取水口遷建、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續建)、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建設等民生項目爭資;圍繞“三農”,重點抓好土地治理、整村推進、營造林工程建設、金鉤形小流域水土保持崩崗治理工程、礦產資源稀土環境恢復站、甜葉菊良種繁育建設等項目爭資;圍繞農村社會事業,抓好中小學維修改造工程、農村飲水工程等新農村建設配套項目爭資。今年以來,該縣爭取項目資金1.78億元,其中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項目資金2792萬元,新增1300億元中央投資項目資金4083萬元。
強力舉措引外資。該縣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項目建設的“一號工程”,建立縣領導掛帥、招商引資每月通報、每季調度、半年小結、年度考核和“一把手”述職等制度。縣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多次赴廣東、浙江、香港等地拜訪客商,參加展會,洽談項目。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強化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網上招商和會展招商。同時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推行“一票肯定制”,對各單位招商引資實績與待遇掛鉤,對招商有功人員“論功行賞”。
創新創業激民資。為了吸引、利用好返鄉民資及社會閑散資金,贛縣大力推進“鳳還巢”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打造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抓好融資擔保、技術服務、人才培訓、法律服務、行業協會等民營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吸引1000多名在外人員返鄉創辦企業,總投資額達5多億元。同時,該縣全面放寬社會資本投資領域,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水利、能源等公共設施,旅游景點和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性事業建設。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建設標準廠房,所建廠房享受工業企業自建廠房待遇,可辦理土地使用證和廠房房產證,可出租、轉讓,目前已規劃建設標準廠房7萬平方米,其中90%以上屬民間資本投資。
科學轉型謀發展
思路決定出路。近些年來,贛縣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受金融危機影響,縣域經濟目前存在著經濟總量偏小、增長質量不高等不利因素。站在歷史的高點和經濟的拐點,揚長補短,推進經濟戰略轉型,成為贛縣面臨的迫切選擇。贛縣縣委書記李明生告訴記者:“非常時期要加快發展,必須弘揚亮劍精神,樹立鐵軍作風!”
大項目是產業集聚的龍頭、轉型的“牛鼻子”,牽一發而動全身。贛縣立足縣情,借助贛州為海西經濟區的核心區而自身又是市中心城區組團之一的區位優勢,主動接受市區輻射,不斷加大項目引辦力度,圍繞礦產品深加工、食品加工、輕紡服裝、農產品加工等四大產業抓關聯項目建設,創建國家級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發展全國最大的甜葉菊種植基地、全國最大的精深鋁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腐竹生產基地、全市最大的物流基地。實施“創百億工程”,培植一批銷售收入過10億元、5億元、1億元的企業,形成“梯次強企方陣”。
為做好重大項目的引進工作,該縣要求所有縣領導每人至少掛鉤一個工業項目,“一竿子插到底”,及時協調解決問題,推進項目建設。同時,按照“飛地工業”模式,把相對不具備發展工業條件的長洛、三溪、白鷺等8個山區鄉鎮,轉移集中到工業園區來辦工業,共同參與園區建設,并抽調一批干部到園區一線工作,領導在一線指揮,干部在一線鍛煉,業績在一線顯現,形成“想干事的有事干,干成事的有位置”的良好氛圍,確保項目以最快速度落地、建設。同時,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從嚴控制“兩高一低”的新建項目,狠抓節能減排,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的綜合性措施。按照“以園招業,以業興園”的工作思路,繼續推進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優惠政策,逐步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該縣工業經濟的核心區。
贛縣在重點推動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發展的同時,著力提高傳統產業的質量檔次,培育具備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對具備一定規模和發展潛力的譜賽科(江西)公司、紅金稀土、中瑞材料等企業下決心、下大氣力扶持,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并引導這些企業推行國際化戰略。強化區域內有色礦產品、建材、電子等產業鏈的關聯度,推行可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同時,該縣跳出市場發展市場,把市場、金融、物流等區域優勢整合為產業鏈上的最優配置,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生產性服務業與現有企業的互動共促,培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支撐點。贛縣是典型的“來料加工型”經濟,原材料和商品兩頭在外、大進大出,需要現代物流業的強有力支撐,該縣用市場化運作的手段,引進培育了鑫安達、輝騰等一批規模化、專業化的綜合型物流企業。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維護區域經濟低成本優勢仍然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好選擇,而要轉型升級,與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密不可分。贛縣縣長溫慶鋒介紹說,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該縣提供了全方位優質服務,建立健全了企業自主創新激勵機制,先后出臺了《科學技術進步獎勵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每年從財政拿出2800多萬元注入創新基金,從政策、人才、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資,走科技興企之路。 譜賽科生物公司自主研發萃取高純度甜菊糖甙產品的新工藝——物理除雜法,使甜菊糖甙產品含甙量達96%,甜度達350倍,品質成為國內外同類產品最優;鑫隆康稀土公司高性能球狀單晶稀土拋光粉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紅金稀土公司投巨資開發新產品及技術改造,已成為目前中國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能夠對南方離子型礦實現十五種單一高純稀土元素全分離的僅有幾家企業之一。近日,贛州偉嘉合金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高強度耐高溫耐腐蝕球粒噴涂硬質合金材料新工藝》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技術創新基金中心的驗收,成為該縣第二個通過驗收的國家級創新基金項目。截至目前,該縣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 19家,認定高新技術產品30個,申請專利71個,13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